“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又到一年元宵时,在景泰大地,广大群众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庆祝元宵佳节,锣鼓喧天、旱船高跷、舞狮舞龙、非遗绝活现场展示……街头巷尾年味浓浓,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正月十五晚上,芦阳镇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划旱船、扭秧歌、舞狮等特色表演轮番上阵,人们在浓浓的喜庆氛围中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芦阳镇居民 唐家荣:今年芦阳有社火表演、打铁花,还有篝火、还有文艺晚会,今年的年味特别重,我感觉很高兴。
以往每逢春节,许多在外工作、求学的游子都会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张登新在海南读研,已经两年没回家了,今年回到家乡,感觉格外亲切,对社火表演有了全新的认识。
芦阳镇在外求学游子 张登新:小时候感觉社火表演也就平平无奇,但是这些年在南方住久了之后,重新回到老家,再次观看社火表演,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威武雄壮的舞狮,活灵活现的舞龙,以及南方没有的踩高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频作雨声来。”晚上九点钟,人们期待的省级非遗项目“民间烟花之最”——打铁花绚丽登场。
芦阳镇在外求学游子 张登新:每年从海口回到老家景泰,最期待的节目就是表演打铁花。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烟花爆竹相比,我们的景泰打铁花表演更能彰显我们景泰的历史底蕴;另外一方面,也在铁树银花的表演中凸显我们景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一个节目表现得非常好,希望它可以继续保持传承下去。
起源于明代中晚期的打铁花是芦阳镇的传统民俗,已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匠人们把铁液和木屑混合物抛向空中、用力击打,绚丽无比的铁花,在天空星星点点如流星飞逝,璀璨夺目。
芦阳镇居民 王勇:我从小小的时候,两三岁的时候记得就打铁花,我今年马上都四十岁的人了,可好了,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老人留下的传统文化没忘记。
芦阳镇居民:铁花实在是太漂亮了,我就是芦阳本地人,我们每年都来看铁花。
这边,“铁水流星”璀璨夺目,那边,现代烟花也在绚丽绽放。高空中,“烟花”“铁花”交相辉映,现代和传统时空对话,交流、融合、碰撞......
一团团、一簇簇的铁花在夜空绽放,天女散花般从天而降,祈愿国泰民安、祈愿风调雨顺。人们欢欣雀跃,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从县城专门来看打铁花的于紫涵用最美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震撼。
观众 于紫涵:我特别喜欢看打铁花,打铁花是一项非常具有艺术性的表演,它足以来体现中国的文化之美。
记者手记:春节期间,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传统节庆活动的背后,凝结的是人们留住记忆、记住乡愁的“初心”,它也是人们对过去一年生活的完美收官,也是为了实现新一年愿景,赓续奋斗的开端。
(记者:郝姝 李蒲科 卢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