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展嘉楠 于洁 米英隆
医护人员交接班、日常查房、紧急抢救……走进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随处可见医护人员正脚步匆匆穿梭在患者中间,这里和平时每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没什么不同。在这里,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有救护车送来急需救治的患者,“急诊人”正在用忙碌为生命“守岁”。
“喂,主任,我这边儿有几个外伤病人,你赶紧过来看一下。”随着护士紧急的呼唤,急诊科医生徐养平和他的同事们迅速换好工作服,做好交接班准备,便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
诊断病情、消毒清创……这边患者的处置工作还未结束,旁边分诊台的护士又接到了一位胸痛、腹痛的患者,徐养平又匆匆赶了过来。“这个病人怎么了?”徐养平问道,护士简单交代病情并递给他心电图后,又跑向下一位患者,整个急诊科如同上了润滑油的机器,流畅而有序地运转着。
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徐养平不断起身上百次,没有喝过一口水,也没有去过洗手间,吃饭通常在下午交班后,这也是急诊科其他医护人员的常态。
徐养平说:“最忙的时候,我们一天的接诊量可达100多至200人次,急诊科的床位都是满的。”
从外伤到昏迷,从脑梗到心脏骤停,集众多家属着急、焦躁甚至情绪失控,是急诊医护人员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徐养平告诉记者,急诊是医院的第一道关口,越是面对紧急的状况,越是要冷静地从家属提供的信息中抓住重点,让患者尽快进入救治流程。
徐养平说:“急诊医生不但要懂得医疗抢救知识,还要会沟通,要不然的话工作很难开展。”他认真地向记者描述着自己的工作感受,“我们不是竭尽所能,我们是必须把所有的力量和技能都用上,尽己所能把来到这儿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不能耽误每一个人,不能耽误每一分钟,这是我们的宗旨。”
急诊科内的争分夺秒,除了考验医生的能力,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在重症监护室里,护士刘慧琴正在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
“你看老爷子是床推还是坐轮椅”?在征得患者家属的意见后,刘慧琴迅速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在节假日,急诊科的工作量是平时的两到三倍,刘慧琴几乎没有时间回应采访,我们只在工作的间隙简单聊了几句。她说:“我们这个工作的随机性非常大,时时刻刻都有可能有危重症患者,随时有病人,我们随时就接诊,虽然忙碌,但是看着患者病情好转,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与时间赛跑、和疾病较量,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这里,有希望,有坚守,有信任,也有感动。“工作也辛苦,但这是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这群“急诊人”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一上午,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在忙碌着,临近下班,仍有病人不断地进入,病区医护人员忙碌的脚步依旧匆匆……
【记者手记】
在急诊科采访时,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不断忙碌的一幕幕场景。怀揣医者仁心,不负生命之托,他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白班、小夜、大夜,365天无限循环,新春佳节,他们用默默坚守书写出最美的“敬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