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评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白银防震减灾实践新篇章
时间:2025-05-09 10:34:00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白银市地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国家安全体系和应急管理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要求为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白银市地震局党组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

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全会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将防震减灾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白银市地处祁连山地震带边缘,历史上周边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1920年海原8.5级地震、1990年景泰——天祝6.2级地震),必须深刻认识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严重性,牢固树立“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的底线思维。

二是推进治理模式转型,深化“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我市地震活动断层发育丰富,潜在地震风险较大,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还不够强,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指导,将防震减灾工作重心前移,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

三是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筑牢人民防线。全会指出,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线。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防震减灾网络。

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调研成果分析

一是成效与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当前我市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活动形式创新,白银市在2024年4月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地震知识,吸引全市大中小学校师生共同参赛。应急演练常态化,白银区等地组织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扎实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升特殊群体自救互救能力。“线上+线下”融合宣传,利用户外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推送防震减灾知识,结合“安全生产月”“防震减灾宣传周”等节点开展集中宣传。

二是存在主要问题。调研发现,我市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基层宣传力量薄弱,部分乡镇、社区缺乏专业科普人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内容同质化严重,针对性不足。公众参与度低,调研显示,仅38%的受访者能准确描述地震避险要点,农村地区老年人对防震减灾知识的掌握尤为薄弱。科普资源分布不均,城区科普场馆、宣传设施相对完善,但偏远农村地区缺乏固定宣传阵地,依赖临时性活动。科技赋能不足,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基层应急响应机制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度不高。

贯彻全会精神,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和专业素养。联合教育、科技、文旅等部门,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推广“防震减灾+”模式,推动科普宣传与文化、教育、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二是聚焦基层需求,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实施“精准科普”工程,针对农村、学校、企业等不同群体,开发差异化科普产品,为中小学生设计互动式防震减灾课程。拓展宣传阵地,在社区、农村建设防震减灾科普角,配置应急避险模拟设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振兴大讲堂等平台开展常态化宣传。强化科技赋能,推广“陇小佑”等IP形象,制作情景剧、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提升公众参与感。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队伍建设,培训乡镇和村级、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打造“永不撤离的宣传队”。指导基层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重点检验“叫应叫醒”机制和部门协同能力。加快地震预警终端在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的部署,强化预警信息发布后的应急演练,探索与电梯、燃气等系统联动,实现“预警信息+应急处置”一体化。

四是深化风险防治,筑牢安全屏障。加强隐患排查,联合自然资源、住建、应急等部门,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严格执行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实施老旧房屋加固改造,提升城乡建筑抗震能力。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地震安全保障,防范次生灾害风险。

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统筹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科普场馆建设、应急演练和技术研发。三是加强法治保障。推动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条例的宣传贯彻,明确部门职责和公众义务,为科普宣传提供法律依据。四是严格督导考核。探索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对基层科普宣传工作的指导,督导各级各部门有效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职责。


责任编辑:唐占霞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