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文艺
黄土高原上开出的文艺之花
——读孙英钧先生《含笑的灯盏花》
时间:2025-06-11 11:45:51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一花一世界,打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黄土高原上又开出一朵文艺之花。

刚刚拿到这本诗集的时候,我并没有第一时间详读,只匆匆翻看一下,《含笑的灯盏花》,不知怎的,眼前出现的不是什么花,反倒是祖母含笑的旧照,那样的慈祥,让人热泪盈眶。

小时候年三十,祖母再忙也会蒸几个灯盏窝窝,盛点儿油搭一条捻子,点燃供在后灶头,晚饭后将几个孙子孙女塞到门后面夹一夹,念叨着“一夹夹一尺长……”的老话儿,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那虔诚的仪式中,然后掰开灯盏窝窝,让孩子们分食。说实话,杂粮面做的灯盏窝窝即使浸了油,也不可口,但碍于祖母严肃的神情,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咽下去。

这是我记忆中的灯盏花。

灯盏花长什么样,除了祖母的灯盏窝窝,再毫无印象,我搜出一张图片,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它。小时候上山拔草,沟沟坎坎处,总能瞧见它的身影,它不畏干旱,朵朵簇簇,坚韧而顽强,我一直叫它野菊花。它是黄土高原上最坚韧的花,扎根黄土,不屈不挠,不但要在这干旱缺水的地方活下去,还要舒展茎与叶,开出漂亮的花朵,像太阳花一样,活得顽强灿烂,永远向往光明,努力奋斗终生。

原来它就是灯盏花!

孙英钧老师的《含笑的灯盏花》,就这样在我眼前打开了。

从黄河大峡到丹霞小镇,从寿鹿山到骆驼城,从月河湾到九眼泉,处处能看到作者一步步丈量的轨迹,在这片黄土地上留下的印记。字字句句都能看到黄土地的影子,梦中的童年,那些旧日时光,那些逝去的但又永不磨灭的过往,无限放大,延展……再次确定那不是梦,是真实的存在,是黄土高原伟岸的身影,是它坚定的脚步和无声的抗争,因为有人记着它们,在不断地描绘着它们,爱抚着它们,传承着它们……

是的,这是一份传承。

与孙英钧老师素未谋面,却相识多年。孙老师是我们市评论家协会的主席,他热衷于提携后进作者,常常替会员们推荐文章,每有发表,便先庆贺一番,看着比自己发表还要高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传道受业解惑”者的影子。都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艺界人才辈出,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他始终是那个站在浪尖指引方向的人,自己潜水试浪,然后指引后进门路,故乡的文艺能有长足发展,是因为有孙老师等一众文艺工作者在不停地引领、托举。

罗丹说过,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孙老师就是用这样一双眼睛,不断探寻世间的美好,记录黄土地的真相,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将世间的美好,生活的真谛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份诗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他的诗中屡见不鲜。正如他在《爱着的理由》一诗中说,“我爱你胜过爱我自己,这其实是生命内涵里爱的本义,我爱一切学会自爱的人,爱所有珍惜自己生长的事物,甚至那些默默承受脚步的小路,那些日光曝晒不言不语的石头。”

若说诗情是这本诗集的三观,是它丰满的内心世界,那么诗语就是它的五官,是它展现出来的面貌仪态。

这本诗集的诗语,体现在它关于修辞的运用中。“谁把天堂的炉子捅了一下,白色灰烬纷纷扬扬”,这是作者眼中的《春雪》。写雪,最妙不过“未若柳絮因风起”,但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岁月的沉淀后再看雪,未尝不会觉得那纷纷扬扬落下来的,皆为灰烬。这份构思,也间接致敬了雪芹先生“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手是身体大树长出的两根枝丫,摘桃子就结桃子,摘果子就结果子,手无所不能。一手能通天眼的,实在没事干了,才会游手好闲……”这是《手的诉说》,不论是“七个手八个脚”,还是“东鳞西爪”“铁手”“五指山”,其中的象征无不昭示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最终在内心达成和解。“突然感觉老家的山都老了,影子吃力地扣疼对面山腰”,这是《爷爷的晚年》,作者记录爷爷的晚年,字里行间的悲悯似乎又在诉说着人生之暮。

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读着《含笑的灯盏花》,我不禁想起牛庆国老师关于文学的意义的阐述:“文学是对过往的记录,旨在描写历史中的人生和人生中的历史。”人生与历史,都需要反思与总结,需要有人去记载,于是,黄土地上诞生了一批诗人,是他们,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最淳朴的情感,一字一句记录着那些充满乡土味、具有浓浓的烟火气的平淡与真实。

牛庆国老师说过:“诗歌辞藻太华丽,反而臃肿失真。”孙老师的诗歌朴实无华却处处是技巧,读着读着,我脑海中无端响起一句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诗是姑娘,巧妙的修辞可不就是她那忽闪闪的眼睛,和又黑又粗的长辫子吗?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彰显着她的质朴与灵动,活力与生机。这样一个“姑娘”,是黄土高原的魂,也是未来与希望。

《含笑的灯盏花》是黄土地上开出的花,朴实无华,却最能彰显这片土地的本色。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之于黄土高原,“灯盏花”何尝不是另一种痕迹呢?

责任编辑:王淑瑶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