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画家铺开宣纸,拿起他的画笔,蘸墨、调色,然后凝神静气,或挥毫泼墨,或勾勒点染,当画笔落在宣纸上的那一刻,墨色淋漓,淋漓成一首古韵悠然;色彩斑斓,斑斓成一阕唐诗宋词……
我想画家的世界一定是至大至博,至古至悠,至清至雅的,他们用另一种方式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自然的美都是被放大了的特写。他们是造化之美的抓手,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形色,悦耳的声响,或馥郁或淡雅的气息都在他们的笔下幻化成青绿斑斓,胭脂晕红。
徐君长峰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可谓得丹青妙谛,尽显造化玄机。勾勒皴擦间,山石荦确;轻描淡染处,草木生香。
要说这纷繁世间最能抚慰人心的莫过于花香鸟语了。花鸟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是自然审美的核心对象,也是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的载体。花鸟文化是中华文化精彩的篇章之一,这种文化在文学、美术作品中得以传承和延续,是文学、艺术的核心意象,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密码。有幸能欣赏到徐君长峰的一组小写意花鸟画,藉以解读蕴蓄其中的文化基因,精神内核。
徐长峰,甘肃庆城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现为中国国画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公开出版专著《走过季节》《遇见》等,长期在文联系统研究和探索中国画创作,先后多次在北京画院高研班专修花鸟画及山水画;其作品多次入选各类书画展览并在多家杂志、画刊及媒体发表或收藏。
是诗人,笔底烟霞;是画家,妙于翰墨。尤其他的小写意花鸟作品,以象为媒,以意为魂,可谓“草木含情自有韵致,花鸟蕴意浑然天成”,风格清崛,意境深远。
笔法运用灵动洒脱,描摹物象,遗貌取神。中国画以笔墨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画家对物象的描摹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再现,更是审美观念,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徐君通过对干笔、湿笔、细笔与粗笔不同笔法的灵活运用,或中锋,或侧锋,或逆锋行笔,在物象的似与不似之间,来表现物象的或细腻质感,或奇崛风骨,从而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营造独特的艺术境界,可谓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画梅,险奇峭拔。他善用粗笔侧锋皴擦表现老干,再通过线条的提按顿挫,曲折蜿蜒和墨色的干湿变化来表现老干的古虬苍劲;用细笔中锋摹写新枝的挺拔坚韧。画梅花,用没骨画法,直接以侧锋和点厾法画花瓣,起笔稍重收笔轻盈;前枝深墨,后枝淡墨,层次分明,相得益彰;全开的,花瓣方折骨感,冰肌玉骨;半开的寒英俏立,未开的点点猩红点缀枝头,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整体画面构图苍劲奇崛,一沧桑老枝斜出于画幅右侧,屈铁盘虬,横陈半幅,险奇峭拔,形态与写意兼具,情感与哲思共鸣。
画兰,清雅空灵。他笔下的兰花以没骨写意而成,敷彩清妙,设色清雅。画叶,承袭赵孟坚“撇捺法”,中锋行笔间见篆籀之气,叶脉转折处的“螳螂肚”笔法精准,传达出兰叶柔中带刚的物性特征。提按转折间,兰叶正反转侧,轻灵飘逸;浓淡干湿间,长短参差,疏密有致。以皴法画石,卷云皴,折带皴,通过墨色五阶的层积渲染,在二维平面构建出三维地质结构,尤其背阴面“积墨法”的运用,使山石体量感和质感跃然纸上。整幅画面构成从上到下为“蝶”“兰”“石”暗合天地人三才的哲学图示。险峭幽深的山石,轻灵飘逸的兰花,那闻香而来的蝴蝶,共同营造了一幅空谷幽兰图,简净空灵,不染尘埃。
画竹,清劲有节。他善于骨法运笔,主干中锋运笔,兼用侧锋,提按顿挫,劲节有力,清奇超拔。整体构图,浓淡相宜,虚实相生,前后呼应,富有立体质感。竹叶如剑,清冷而富有张力,风过处,飒飒有声,似在轻吟一首虚心有节的诗。
画菊,古淡清雅。菊花的双钩法与没骨画法相结合,花瓣细密,墨线骨力遒劲,柔中带刚,英姿飒爽,暗合了菊花凌霜绽放的品格;藤黄点染花瓣,浅浅淡淡的菊花黄,古意淡雅,悠然闲逸;叶片浓墨侧锋扫出,“墨分五色”层次分明,聚散疏密,自然天成;灰色山石以淡墨干笔皴擦,轮廓线虚实相生,立体、刚劲、方硬、粗犷。整幅作品菊花与山石主客呼应,左侧题诗与右侧物象虚实相映,让人仿佛觉得,丛篱旁,秋风里,那一丛丛的淡黄色菊花已绽放了千年,也淡泊了千年。
情感抒发委婉含蓄,意境营造,幽微深隐。写意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其核心在于意境的营造,意境是写意花鸟画的灵魂。写意花鸟画的作者往往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摹来托物言志,托物寄意。他们能使有限的尺幅容纳得天地的广阔,蕴含得自然造化的妙意与哲思,往往用移情之法将自己主观的思想和情感,学识和休养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和体悟,投注在客观的物象之上,再运用艺术的手法描摹物象,用写意的手段表情达意,使得他们笔下的物象都带有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思想和意志,从而营造幽微深隐的独特意境。
笔调洒脱飘逸,气韵生动,格调高雅。笔墨是写意花鸟画的核心语言,徐君善于通过行笔快慢、轻重以及转折等来灵活运笔,再加上运墨的焦、浓以及淡等,使整个笔墨的运用过程极具书写性,洒脱飘逸,富有力量感和韵律感。如《夏之韵》,作者骨感运笔,泼墨渲染,笔法夸张而变形,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游走,以笔取气,以墨取韵,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生机与禅意。画荷叶,他用大笔饱蘸水墨,侧锋卧笔从边缘向中心挥写,下笔迟重有力,起笔迅疾轻盈;浓墨画主叶,淡墨补衬叶和远叶,远叶呈翻飞状,荷叶边缘实,中心虚,翠盖亭亭,跃然纸上。画面上两朵荷花,花型轮廓饱满,略施丹粉,神态迥出,错落有致,出尘脱俗。整体画面于远近高低,虚实浓淡间气韵顿生,境界全开,仿佛能感觉到荷塘上正有风来。
笔墨之美与诗书之韵相谐,诗画交融,意境深远。徐君的绘画以写意花鸟画,写意山水为主要方向,在创作中,他将花鸟画意境与古典诗词意蕴相结合,诗书画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意境深远,使作品具有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如他的《梅》图,作品于右上题王安石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枝险奇峭拔的梅花和王安石笔下孤傲顽强,孤芳自开的梅花相生互补,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鲜明,品格更加完备。从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画家对于高洁清净,超拔孤傲品格的追求。又如《兰》图,作品题石涛题画诗“山中丰草绿,忽有清风起。幽兰人不知,品味足高己。”画家笔下疏花简叶,幽寂空灵的深谷幽兰与题诗中远离尘嚣芜杂,独守清芬,高格自足的兰花相对应,以诗补画,以画衬诗,用诗文补足画中未尽的时空感,整幅作品既描绘了自然野趣,又写照了高洁品格,诗画一体,道法自然。
随类赋彩,设色淡雅清幽。色彩同笔墨一样,是绘画的重要语言,是花鸟画形式构建的重要因素。徐君作画,严格遵循传统水墨画设色原则,即“谢赫六法”之“随类赋彩”。如他笔下的墨竹、荷叶、葡萄叶、紫藤叶等,都不是物象本身的固有色彩,这种赋彩是极其主观性的,是画家意象思维的结果。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或某种哲思联想虚构色彩,从而创造一种诗意的或者哲理性的画面。如《夏之韵》中大面积的墨色荷叶与一两朵淡粉点染的荷花,二者墨彩相彰,淡彩增色而不掩墨韵,用墨讲究,设色雅致,描绘了夏日荷塘的清雅脱俗,生机盎然,富有画意诗情。
虚实相生,境界空灵深远。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空白处并非无物,而是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君写意花鸟画中,善于通过留白来表现空间的深远和意境的空灵。《梅》图,一枝梅花斜出画面,余处皆空,却能让人感受到寒梅傲雪的风骨;又如《夏曲》图,素净白纸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空灵而疏朗,让主体花枝在净洁的背景中飘荡摇曳,气韵流畅,更加突显花色的清幽淡雅,给炎热的夏天一剂醒目的清凉。潘天寿说“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空白取神。”徐君正是运用留白技法创造了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能充分调动观者的联想与想象力,赋予画面无限神韵。
“万物与我为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诗歌也好,绘画也罢,艺术永远都是相通的。当有一天我们能摒弃一切芜杂,做到澄心观物,物我交融,看得见自然,看得见自我,便是进入艺术的化境。
我想徐君长峰应该就是这样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