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王鹏程
汪奕希是白银市第十中学八年级11班学生,她以红色信仰铸魂,用眼里的光与心中的暖,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故事,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最生动的传承,是中华美德在青少年中最鲜活的实践,更是“永远跟党走”的青春宣言。
红色血脉筑牢信仰根基
作为军工子弟,汪奕希自幼浸润红色文化。父亲经常给她讲述国防历史、武器装备,她对吴运铎、祝榆生等英模事迹熟记于心,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她的心灵。家中珍藏的《红旗谱》《红岩》等10余部红色经典,如同精神灯塔,照亮了她的童年。在看过《百年大党与大国青年》一书后,点燃了她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
她主动追寻先烈足迹,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触摸历史脉络,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在会宁会师塔前聆听长征感人故事……特别是在靖远虎豹口,当听到“妇女先锋团战士在零下30摄氏度严寒中赤脚作战”时,她赤足立于黄河岸边,以身体感知革命先辈的坚韧。拜访越战老兵王义民爷爷时,那些泛黄的军功章和红色物件,让她立下了“一定要用声音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的铮铮誓言。
青春之声传播信仰力量
从佩戴少先队大队长标志的懵懂少年,到手握校园话筒的青春主持人,汪奕希始终将红色文化传承视为青春使命。她创造性改编教材中的红色故事为情景剧本,《破晓》《星火》等原创剧目通过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的舞台,将革命岁月化作可感可知的青春叙事;在广播站里,她创办《穿越时空的对话》专栏,以当代少年的视角与革命先辈展开时空对话,编发逾300余封交流书信,让历史长河中的理想之光穿透时空照亮现实,激励同学们珍惜当下、奋发有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她连续三年担任红色故事宣讲员,通过“红色物件说党史”的形式,用马镫、水壶等老物件讲述峥嵘岁月,让理论宣讲焕发出触手可及的温度。
有付出就有回报。她多次在“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等演讲中获得一等奖,先后8次获得校“优秀广播员”“演讲之星”等称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缅怀革命先烈”道德讲堂上,她讲述西路军女战士王泉媛的故事时,在场听众热泪盈眶,这让她坚信爱国主义的种子已经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美德实践书写青春担当
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之路上,汪奕希始终以躬身实践诠释着知行合一的青春品格。在家庭,她是温暖的“孝心守护者”,当父母忙于工作时,便主动担起照料弟弟与祖辈的职责;在社区,她是“绿色生活宣传员”,用淘米水浇灌窗台绿植,让废旧纸箱变身创意收纳盒,将生态文明理念编织进生活经纬;在学校,她既是师生信赖的“全能助手”,也是用欢声笑语驱散大家学业压力的“能量补给站”;在节假日,她会带着用零花钱购置的书籍文具探访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讲述红色故事,激励他们战胜困难,实现自我。“要想向上生长、就要向下扎根,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这句是她奋发成长的最佳注脚。
全面发展彰显时代风采
作为新时代少年,汪奕希在艺术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她取得中央音乐学院爵士鼓九级证书和小军鼓四级证书,荣获全国“职协杯”鼓手大赛“新锐鼓手”称号、2024年白银市“小凤凰”艺术大赛中学组冠军。她品学兼优,成绩稳居前列,先后31次获得校级“学习标兵”等称号。在2023年获得白银市、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在2025年中华诗词青少年系列公益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并认证为“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人”。她用行动证明:新时代少年既能传承红色基因,亦能勇立时代潮头。
汪奕希用14年的成长历程书写了一份新时代好少年的优异答卷。她以红色基因铸魂,以青春之声传情,以美德实践立行,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