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虽然没有豪车迎送,但有这么多人见证我们的婚礼,我感到很幸福。”近日,参加白银区集体婚礼的新娘赵丹激动地说。
近年来,白银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问题,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党员示范、阵地联动、群众参与,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构建起“党建带群建、党员带群众”的移风易俗新格局。
党建领航 构建“红色引擎”强机制
白银区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以制度建设夯实治理根基。各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吸纳党员、乡贤、退休干部等担任成员,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硬约束”,实现党组织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引领。全区所有的村(社区)完成村规民约修订,红白事报备率达95%以上,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闭环。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开展“党员亮身份、带头树新风”行动,组织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主动承诺“婚事简办、丧事俭办、余事不办”,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鼓励党员在红白事中担任“义务宣传员”“文明劝导员”,带头抵制陈规陋习。在“幸福520,让文明见证永恒”主题活动中,党员志愿者牵头策划集体婚礼、简约婚典,带动30余对新人选择低碳婚礼;在清明节、中元节等节点,党员干部组建“文明祭祀巡查队”,向广大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同时,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通过党员家庭事迹展播、优良家风宣讲等,以好家风促民风,全区累计选树各类典型家庭166户,形成“党员带户、户带整片”的示范效应。
阵地联动 打造“红色矩阵”浓氛围
白银区通过搭建多个党群特色平台,为移风易俗工作开辟新路径,尤其是在破解彩礼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合党群服务阵地资源,构建多元化宣传矩阵,让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讲、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80余场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用“方言土语”讲透政策、用“身边故事”触动人心。
创新“党建+文艺”模式,白银区委宣传部联合乡镇街道编排原创快板《移风易俗新风扬》、歌曲《文明白银踏歌来》等节目,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巡演6场次,将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理念融入文艺表演,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洗礼。
同时,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移风易俗公益视频、案例故事;线下发放倡议书、年历、抽纸等宣传品2万余份,在社区广场、村头巷尾设置“新风宣传栏”,营造“处处可见、时时可感”的文明氛围。
共治共享 凝聚“红色合力”促长效
白银区坚持党建带群建,统筹妇联、团委、社会组织等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乡镇党委牵头组建由老党员、乡贤、村小组长组成的“文明劝导队”,常态化开展红白事排查、违规操办劝阻、家风家训宣传,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
白银区妇联依托“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将移风易俗纳入积分兑换内容,引导群众通过参与志愿活动、践行文明行为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4.6万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各村党组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依托农家书屋、文化舞台等阵地,开展便民义诊、爱心剪发、村庄洁净等志愿服务200余场次,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让群众在享受服务中增强对文明新风的认同感。
红白事大操大办的少了,人情往来的负担轻了,邻里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了……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润泽乡里,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白银区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成为充满希望、文明气息浓郁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