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部署开展“守护母亲河基层行”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专项行动,以检察之力守护绿水青山;部署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案件办理,推动建立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领域问题,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心在肩,筑牢生态法治屏障
聚焦黄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市级层面出台方案,部署开展服务保障“美丽白银”“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建设专项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精准排摸问题,全力开展打击环资犯罪、整治非法采砂、清理侵占河道等工作,共起诉非法采砂采矿、污染环境、非法捕猎等环资犯罪149人,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令违法行为人支付生态修复费用230余万元,黄河保护专项被依法治省办确定为全省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同时,以“小专项”开局探路、以“小切口”拔点拓面,鼓励各县区检察院因地制宜开展“守护和美乡村”“绿盾计划”“检察蓝守护碧水绿”“守护祖厉河秀美安澜”“人居环境整治”等五个具有地区、行业特色的“五小专项”,在重点乡镇建立公益诉讼观察点5个,聚焦生态环境难点、痛点开展整治,市检察院将成功的“小专项”适时从市级层面推开,使“盆景”变成“风景”,不断增强公益诉讼检察对大局贡献额度。
倾心于民,全力解民忧护民生
建立涉民生环境案件“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快速响应,立足“五小专项”守护民生民利,依托“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12309检察服务中心、代表委员联络等机制,在“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上架公益保护模块,广泛收集人居环境污染、黑臭水体、噪音油烟扰民、农用地污染等“家门口”的环境问题线索500余条,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监督治理。
聚焦群众最为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靠前服务保障,通过检察听证、公开送达、圆桌会议等形式,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办理相关案件436件;督促清理垃圾固废20万余吨,恢复耕地85亩,拆除河道违建1万余平方米,恢复水域面积1500余平方米,拆除河道违建1.1万平方米,修复被破坏的岸线18公里。
在白银区、景泰县等县区开展“守护和美乡村”专项行动,针对沿黄乡镇种养殖规模大、农村面源污染突出的问题,部署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案件办理,推动建立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同心合意,共绘生态保护“同心圆”
推进区域协作共治,联合宁夏中卫市检察院、内蒙古阿拉善盟检察分院举办检察论坛,开展跨区域检察理论研讨交流,共同签署黄河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的意见,达成日常联络、线索移送、办案协作、联席会议等七项共识,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好机制”。景泰县院与内蒙古、宁夏相邻基层院签订协议,协同推进黄河流域荒漠化治理,五个县区院与省内、市内相邻地区检察机关围绕黄河污染联防联治、祖厉河生态保护、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建立检察协作机制5项,合力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聚指成拳,加强与公安、水务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协作机制20余项,开展联合行动34次,接受移送线索70余件。联合市水务局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制定水行政执法和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协同办理的“督促保护松山水沙河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检、水利部评为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
新时代新征程,白银检察机关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人民关心、舆论关切的突出问题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能,进一步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