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王立环 通讯员卢昌来)夏收正酣,颗粒归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近日,白银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与景泰县农机中心联合举办小麦机收减损监测现场会,通过技术指导和现场测损,让农机手们直观感受减损就是增产的硬道理,为夏粮丰收筑牢技术屏障。
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里穿梭,切割、脱粒、清选、入仓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收割机驶过的田地里,技术人员俯身细量,认真检查每一处麦茬的高度,收集起漏撒的麦粒,对小麦收获后的损失情况进行检测。
“调对参数,就能多打粮。”白银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农机工程师李娜指着收割机操作屏说,“小麦机收减损关键在细节,割台高度控制在15-20厘米能减少麦茬漏粒,清选风速调至3-4级可降低轻杂带粮,参数一调整,一亩地就能多收2-3公斤。”
不远处的对比试验田深受农户和农机手的关注。技术人员选取两块条件相同的地块,分别采用常规速度和优化后的低速作业模式进行收割。经过精确测算,优化作业模式下的地块漏损率要比常规作业地块漏损率低很多。
这样的实测数据让前来观摩的农户刘玉亮算了一笔明白账,他说:“把损失率降低的话,我这5亩就能多收20多公斤小麦,相当于多赚50多元钱,这减损技术真是隐形增产的好办法。”
“讲究非常多,细细琢磨才能减少浪费。”农机手张新昌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总觉得快收就是多收,今天实测才知道,贪快反而漏得多。在进行机收时,要根据地块实际情况、作物品种、高度、产量和成熟程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作业档位……总的来说,需要许多技巧来保障。”
机收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白银市将机收减损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监测—培训—推广闭环”机制,让科学作业理念深入田间地头。白银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农机工程师武三香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农机手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