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秋日午后,白银集团西北铅锌冶炼厂的污水排放口,水流清澈见底,沿岸草木葱茏。经过多道工序严格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经由东大沟排放渠缓缓汇入黄河。曾经砂石裸露的沟渠,如今已芦苇成荫、绿意盎然。
这一转变,是白银市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流域智治”守护黄河安澜的生动写照。
“过去东大沟这一片都是清一色的砂石排底沟,如今已是满目绿色,仅厂区段植被覆盖率就超过95%。”站在排放口旁,西北铅锌冶炼厂环境保护部副主任吴冠坤感慨地说。
曾经污水横流的东大沟,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极不适应。为此,白银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推进东大沟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流域内的重点企业,建于1992年的西北铅锌冶炼厂在2023年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改造,排污管理由此迈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历史新阶段。
治污要“有力”,更要“有方”。在该厂排污口处,在线监测设备全天候运行,COD、氨氮、pH值、流量等关键指标实时上传至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平台;其余污染物因子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手工监测,形成“自动+手工”双重监测机制,确保排放数据真实可溯、精准可靠。
“根据近年自测数据,我们外排废水污染物浓度完全符合国家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量也逐年递减,2024年为40万吨,2025年已降至35万吨。”吴冠坤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出企业治污的扎实成效。
数据背后,是企业技术革新与精细管理双重发力的结果。“我们严格执行设备‘零故障’管控,细化工艺操作流程,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所有工艺指标都在严格监控范围内。”西北铅锌冶炼厂副厂长刘安强介绍,目前厂区废水回收率已达56%;未来还将借鉴行业先进经验,结合现有工艺与水质特点,推进废水资源化、减量化深度处理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废水综合利用效率。
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工业城市,白银市不仅着力于单个排污口的治理,更致力于构建全链条、系统化的监管体系。从规范建设巴歇尔槽便于采样、检查和公众监督,到推动监管模式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由末端治理迈向“全程管控”,每一项举措都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
截至目前,白银市已完成579个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其中取缔57个、纳管合并14个、规范整治508个,整治完成率达100%。
从东大沟的美丽蜕变,到全市排污口的清零规范,白银市以“查、测、溯、治、管”五措并举,依托“流域智治”的创新实践,切实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责任与使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