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走街串户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有片区熟、人头清的优势,昼夜奔波在城市道路上的网约车司机,是一支24小时不间断的城市“巡逻队”。奔跑在路上、工作在“云”上,是一支得天独厚的基层治理队伍。
今年以来,会宁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将党建引领、新兴群体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既让新就业群体在文明实践中找到归属感,也带动他们成为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让文明实践底色更浓、治理温度足。
新心聚力:拓展服务阵地,打造暖心互助新平台
会宁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流动党课进站点”“车间微课堂”等活动开展红色教育86场,覆盖新就业群体党员700余人次;组建75个新兴领域党组织,选派45名党建指导员下沉指导,依托线上平台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与文明实践“双覆盖”,确保党员在哪里,思想引领就延伸到哪里。
整合资源建成工会驿站、司机之家、青年之家等文明实践服务点84个,配套充电桩、饮水机等便民设施26处,日均服务超300人次。创新聘任25名快递外卖员为“文明实践流动网格员”,推动其从“受益者”转变为“参与者”,累计解决民生难题46项,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哨兵”。
暖心互助:精准对接需求,构建志愿服务新体系
新业态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因子,是庞大的治理力量,也是基层治理的服务对象,做好他们的利益保障和服务工作,城市治理“合伙人”模式方能步入良性循环。
实施文明实践“暖心互助”行动,组织186名持证社工和6.4万名注册志愿者,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开展“银龄关爱”“爱心妈妈结对”等项目,服务留守老人1.2万名、困境儿童320名,解决实际困难87件;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需求”转向“主动发现需求”,实现“微心愿”3200余个,特殊群体满意度达98.5%。
打造“会宁红・志愿行”品牌,组建30支行业志愿队伍,全年响应群众需求4800余次。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文明”“即时报民情”反馈问题180余条,协助解决急难事97件;开展红色研学讲解56场,推动增设快递驿站15个、停车区22处,实现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无缝衔接。
凝心善治:科技赋能治理,提升智慧服务新效能
依托“会宁融媒”平台搭建“线上议事厅”“民情直通车”,培育28名乡村文明实践主播,推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讨论;为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环,结合文明实践网格员日常走访,形成“科技+人工”双重守护机制,处置健康预警37起,让文明实践更精准、更高效。
从“新心港湾”的一杯热茶到社工上门的一句问候,从骑手化身“网格员”到志愿者守护万家安宁。会宁县的“五心筑梦”行动,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举措,也是基层治理的生动探索。
未来,会宁县将继续以“会师圣地·五心筑梦”为抓手,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党群服务阵地、文明实践站点既成为“暖心站”,也成为“文明加油站”,让文明实践之花绽放绚丽篇章,为革命老区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