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苏黎明 于洁
“十四五”期间,白银市紧扣“便利高效、布局合理、便捷安全”目标,坚持以政策为引领、市场为驱动、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电服务从补空白迈向优服务的跨越式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普及夯实基础,也让“充电自由”成为诠释民生幸福的重要标志。
“现在充电桩基本上每个小区都有,购车时我就买了台新能源车,充电既方便又省钱,充满一次电也就需要50多分钟,能跑100多公里。”市民郑锦平刚刚购置了一辆纯电动车,充电桩的普及让他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近年来,随着充电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家门口充电”“出行随时充”的便利场景已从愿景走进了群众的现实生活。市民王丽虹告诉记者:“以前充一次电需要7至8个小时,现在一顿饭的时间就能充好。过去,充电桩特别少,找起来也不方便。如今,在家门口、公司附近、商场旁边……充电桩几乎随处可见。”
五年来,白银市充电设施实现几何级增长,从过去的“小、散、慢”,发展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充电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点)超过700座,公共充电桩超过2000个,较“十三五”末增长近4倍。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白银市分公司能源经营部经理吴宝桐说:“2020年,全市汽车充电桩屈指可数,到2025年9月,全市的汽车充电桩已达到2000多把枪。充电网络结构实现了从以城市为主到城乡全覆盖的转变。2020年,全市的平均充电功率是7kW,到了2025年,主流的充电桩已经达到120kW。”
电动自行车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充电安全与城市管理问题备受关注。过去,“飞线充电”现象普遍,既影响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根治这一顽疾,白银市经过深入调研与实地勘察,在70多个社区建成集中充电站。居民通过扫码或刷卡即可轻松充电,充满自动断电,安全又便捷。
市民巨晓俊感叹:“现在每个小区都安装有便民充电桩。比如车子临时需要充电,就可以到任何一个小区进去充上半个小时,救个急。”“前几年,我们小区还没有充电桩的时候,小区里有的业主都是从家里面‘飞线充电’,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几年,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咱们各个小区都安装有充电桩,确实非常方便,随充随走。”市民孙平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低速充电桩3万个端口,较“十三五”末增长近10倍。“过去,全市低速充电桩设施比较少,大概有两三千个端口。通过最近几年的建设,截至2025年9月,全市低充端口达到3万个。”吴宝桐说。
记者了解到,未来,白银市将持续优化充电设施布局,进一步推进老旧小区充电设施改造与公共充电桩智能化升级,并探索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点,助力绿色出行更便捷、更高效,为城市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吴宝桐说:“我们将聚焦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通过‘物业出场地、企业投设备、电网保供电’的三方协作模式,破解老旧小区电力扩容难题,让居民实现充电自由;另一方面,将强化公共区域补能网络,在商圈、医院、交通枢纽等场所加密布局,同时加大维修维保力度,确保设施在线率100%,端口利用率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