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张萍
通讯员 席翡斐
201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学专业的车春林,怀揣着地质找矿梦想,毅然选择投身地质行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十年如一日扎根地质勘查一线,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用坚实脚步镌刻奋斗轨迹,用青年担当擦亮青春底色,用一份份沉甸甸的地质报告诠释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
敢担当,能吃苦
刚入职一三三队的车春林,接到的第一个“挑大梁”工作任务,就是负责完成靖远县王家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王家山煤矿是一个老矿,采矿权范围内所剩资源不多,当务之急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增储,换发采矿证,否则矿区将面临停产风险。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矿方要求在1个月内完成储量核实报告。
车春林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才能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完成。煤矿经多年开采,井巷工程错综复杂,采掘工程平面图一眼看去全是线条,分不清哪条线是哪个水平面。为实实在在弄清各水平面采掘工程情况及采空区,他逐条线逐个高程去挑,分成单独图层,简化删除无用线条后,投影到立面图上,完成了采掘工程平面图及资源量估算图。在石门编录时,他主动请缨,深入井下编录了三条石门。经过连续作业,最终报告顺利完成并通过评审,为矿方后续资源储量备案及采矿证延续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聚合力,创佳绩
王家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正在评审之际,又一项重要任务接踵而至——由他牵头完成白岩子矿区地质总结报告编制。面临时间短、任务重、人员少的多重压力,车春林想都没想就一口应了下来,立即带领项目人员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报告编制工作中。为方便收集邻近生产矿山资料,他带领项目组直接搬到了矿区附近工作。
“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车春林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则是无穷的。他细心认真按照团队成员能力特长,从资源量估算、作图、煤质评价等方面科学分配工作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也同步得到快速提升。
付出终会有回报。车春林带领的团队历时40天,覆盖103.44平方公里矿区面积、217个施工钻孔、34层估算资源量煤层的《甘肃省白岩子矿区煤炭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修编)》如期完成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为白岩子矿区总体规划、井田划分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为郭家台勘查区各井田提交勘探(详终)报告和最终取得采矿许可证奠定了基础。
勤钻研,提效率
只有不断学习摸索,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为提高工作效率,车春林认真琢磨,利用SECTION软件中“根据属性标注释”功能一次标注注释,解决了资源量估算图中孔号、见煤点厚度等注释上图工作量大的难题;利用CGIS软件在已有的钻孔柱状图上准确生成测井曲线,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的利用软件拼合钻孔柱状生成测井曲线的工作量;利用EXCEL中数据调用、文本匹配等函数,简化了资源量估算表中煤层厚度、块段角度、利用工程等需要多次重复输入的繁琐操作。他把项目当做锤炼自我的“磨刀石”,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在挑战、突破、超越中,用实际成果攻克技术难题。
有人问:“车春林,你的热情是什么?”他回答:“是历经千辛万苦爬上最高山峰时那一刻的豁然开朗,是在守煤时看到钻机打出煤芯那一刻的欢呼雀跃,是在看到一份份成果报告时的激动心情,是把白色图纸画上黑色矿体时的那份成就感。”
车春林的故事并非个例,而是一代代一三三队地质工作者奋斗历程的缩影。他们默默无闻,却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大地,用智慧汗水诠释着对地质勘查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地质勘查道路上,车春林和同事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