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秋季节,有成千上万只野生鸟类在景泰县白墩子盐沼湿地、五佛乡等地区栖息觅食,其中不乏黄嘴白鹭、赤麻鸭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而已在景泰很少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羊(蒙古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些自然“精灵”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美与共”的生态美景。
“景”色的背后,是景泰县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守牢安全环保底线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景泰县在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天蓝、水清、山绿、土净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夏日暖阳与随处可见的绿树红花,成为景泰人朋友圈的“常客”;经过盐碱化治理的田地里,农作物长势喜人;省道308线景泰段栽种的“绿意”格外惹人……天蓝、水清、山绿、土净的景泰已经开启了一年当中最绚丽的时光。
天蓝,通过抓“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等系列举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水清,黄河景泰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功能区标准;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8.7%,再生水利用率5.5%;山绿,持续加大煤矿、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开工创建3家绿色矿山;接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国土绿化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8%;土净,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废旧农膜、畜禽粪污利用率分别达到85.6%、80.8%,117万亩耕地均为优先保护类,土壤环境安全总体可控。
成绩来之不易,更需久久为功,“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土更净”的生态愿景在景泰人民的期盼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绿色矿山建设是景泰县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一环。走进井子川绿色智慧砂厂,没有想象中的满天扬尘和嘈杂的设备运转声,封闭作业的生产环境,有效降低了噪音、扬尘等污染问题,生产过程所产生污水实现了全收集利用,洗出来的泥水又被用于环境绿化及种地浇地,实现绿色循环使用。
目前,按照“一矿一方案”“一企一专班”的方案,景泰县37家非煤矿山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已有14家通过验收,3家开工创建绿色矿山,矿山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绿色矿山建设不是个例,近年来,景泰县以实际行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南沙河河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城区污水处理厂人工生态湿地等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大禁牧区封育修复、轮牧区巡查管控力度,强力构筑兰白城市群北部生态屏障。
从人居环境绿化到矿山治理再到“一渠一带两线两片区”生态绿网体系建设,生态景泰的绿色底色愈发浓郁。
绿色、环保、生态、发展
当前,更深层次的生态环境保护,正在为景泰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山东发展投寺滩B区一期光伏、芳草330千伏升压站并网运行,浙能10万千瓦风电、正路5万千瓦光伏等项目加快推进,该县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了89.4万千瓦,光伏、风电产业扩容增产,千万千瓦级复合能源基地正在成形,绿色经济新篇章徐徐展开。
景泰县找准绿色发展路子,发展生态旅游、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服务等生态特色产业,全力支持寿鹿山、金龙等老牌龙头企业改造升级,持续扩大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逐步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绿色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人民绿色福祉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加持下,2023年景泰县工业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持续推进,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5%。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逐渐“绿化”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景泰人生活舒心、幸福的“美丽”家园,更是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景泰的生动注释。
(王钰琴)